山东推进人才交流,助力重庆协作区县教育、医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核心阅读 近年来,为深化东西部协作,山东积极推动与重庆之间在医疗、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交流合作,以人才组团方式,支援协作地。根据重庆的现实需求,量身定制人才
核心阅读
近年来,为深化东西部协作,山东积极推动与重庆之间在医疗、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交流合作,以人才组团方式,支援协作地。根据重庆的现实需求,量身定制人才队伍;派驻专家指导产业发展,为群众增收打牢基础;在多个领域开展技能培训,培养当地人才,促进乡村持续振兴。
在山东省中医院的小儿推拿技能培训基地结业考试现场,来自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的马净洁和马亚顺利结业。为了提高石柱县人民医院的中医服务能力,更好地开展小儿推拿项目,马净洁和马亚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的安排下来到山东学习。他们学成归乡后,填补了石柱县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为帮助协作区县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山东先后选派挂职干部76人、专业技术人才2671人,大力实施“组团式”医疗帮扶、教育帮扶等,不断提升重庆协作区县的教育、医疗和农技水平。
根据重庆现实需求
量身定制人才队伍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原院长张树栋在退休前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去重庆市巫山县支医,参与到东西部协作的大潮中。作为山东有名的骨科专家、三甲医院院长,张树栋抱着服务更多患者的初衷,来到巫山。
巫山县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从医疗条件看,当地的农村地区基础十分薄弱。”张树栋说。在决定支医前,张树栋曾经多次看望来这里支援的烟台山医院同事,每来一次,留下来帮扶的决心就会增加一分。退休后的张树栋被聘为巫山县中医院首席专家。除了看病、做手术、下乡义诊、培养人才之外,他还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帮助中医院完善自身管理。
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山东积极推动与重庆之间在医疗、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交流合作,以人才组团的方式,支援协作地。
张树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和他一起的,还有来自山东各医院的精兵强将。根据协作地需求,山东量身定制人才队伍,急重庆所需,尽山东所能。截至今年,山东先后派出1300余名医疗人才到重庆开展支医工作。按照“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开展一批惠民项目”的工作思路,山东将支医人才整合打包,对相关科室、专业和乡镇卫生院进行整体帮带。
烟台山医院副主任医师施宏志来到巫山县中医院时,这里的神经外科刚刚成立,只有一名主治医师接受过为期半年的专科培训。在硬件方面,科室仅配备了最基本的神经外科器械。施宏志结合科室现状,从基础技术入手,每周开展1—2次业务培训,此外,还主动要求听班,做到随叫随到,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参与患者救治。
“人才组团,就是以问题、需求和目标为导向,以人才为引领,协同推进资源集聚、资金整合、政策集成,充分释放叠加效应。”山东派驻重庆的挂职干部岳言坤说。除了医疗领域,山东还在教育、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形成了组团帮扶的强大合力。
专家指导发展产业
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每去一次,都要体现出我们的价值。”鲁东大学农学院博士生王建瑞是食用菌研究专家,也是烟台在巫山设立博士工作站的驻站专家之一。每一次去巫山,他都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帮助当地发展食用菌产业。
为进一步发挥人才在东西部协作中的重要作用,烟台在巫山建立博士工作站,一批来自烟台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专家,让东西部产业协作插上科技翅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王建瑞和他的同事们来到重庆后发现,气候温暖湿润的巫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具备生产食用菌的潜力,但当地缺乏相关技术。“我们学院的食用菌团队先后10次对巫山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及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向当地提出了建议。”王建瑞说。
“种植食用菌是个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仅仅是栽培料袋大小的选择,就能对菌菇的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在王建瑞的建议下,当地养殖户换用较小的料袋,在秋季低温期开展生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鲁东大学食用菌团队多次到我们这里进行技术培训,通过指导厂区规划、改进生产工艺、调整栽培品种,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重庆兔儿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武昌介绍,当地还动员周边群众一起种植,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实现持续增收。
文章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xdycjyyj.cn/zonghexinwen/2021/091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