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王广发:最好的教育,是适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顶思微信公众号】; 从2003年创办北京王府学校开始,王广发校长一直坚持把握时代脉搏,希望把最新的办学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正是这种远见卓识,成就了今天的
本文转自【顶思微信公众号】;
从2003年创办北京王府学校开始,王广发校长一直坚持把握时代脉搏,希望把最新的办学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正是这种远见卓识,成就了今天的王府学校,使其始终走在国际教育前沿。
为什么王广发校长对国际教育如此“钟情”?
近日,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现任法政国际教育创始人、董事长王广发先生接受了顶思的深度专访,在面对面倾谈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的格外关切和在国际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等问题上的高远洞察。
01 教育是未来,是培养人才的根基
时间回到1993年。那一年,王广发先生创办北京法政集团,短短两三年后,他便把经营所得的第一桶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教育行业。1996年,北京景山学校分部作为北京市当时唯一一所公办民助学校 正式成立。
2003年,王广发又创办了北京市首家中外合作制学校——北京王府学校 。
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王广发校长对其寄语中这样说:它立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接轨国际先进理念,培养学识与能力俱佳、中西文化融通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精英领袖人才。
而今,王府学校已从当初的“小树苗”,逐渐发展成为涵盖幼、小、初、高15年一贯制一体化 的国际教育“参天大树”,在大连、成都、山西等多地开设分校,并在美、英、法等多国开办分校和办事处。王府学子也已经遍布全球,每个著名高等学府都有来自王府学校的毕业生,包括哈佛、剑桥、牛津、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伯克利、帝国理工……
我们十分好奇:在那个年代,王广发校长坚定的办学决心和前瞻的办学理念究竟从何而来?
这或许可以从他投资建设的第一所学校得以窥见:
北京王府学校的由来并不简单,它的前身是北京景山学校分部 ,其本部——北京景山学校于1960年创办,是北京市及全国的重点学校,1996年,北京景山学校分部作为当时唯一一所公办民助学校正式成立,7年后,北京王府学校在国际教育领域应运而生,并成为北京市第一所中外合作制学校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三个面向”的勉励与启发下,初办教育的王广发校长便把目光放得极其长远,“以国际化视野办学” 之信念贯穿始终,至今未变。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到新的阶段,面对教育这一宏大课题,他敏锐地意识到:国际化和全球化汹涌而来,势不可逆。
他非常笃定:教育是未来,是培养人才的根基——培养人才即是发展生产力!
另一个深层的原因是,王广发校长对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机制下公办民助发展模式存在的困难深有感触,同时他也看到了家长和社会对多元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我开始考虑申办国际教育,并在2002年着手申办王府学校,希望能够解决孩子们对教育的多样需求与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之间的矛盾。”
同时,他认为“教育一定要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人才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如今,回顾二十余年的办学生涯,王校长当初的决心及理念,不论是前瞻性、责任性还是社会性,都极富远见。
而对于“企业家缘何要致力教育”这个问题,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家首先应该具备家国情怀 ,一个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之后,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身教育。
02 科技融入教育,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要走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则必然要依托于科技。王广发校长很早就看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发展前景,他表示,“我们的人才研究科学技术,那么当科学技术成熟后,反过来也可以为人才培养作贡献。”
在王校长看来,如今信息技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把握这样的时代特征,发展科技、创新科技——唯有如此,我国经济、技术、产业转型才能够全面发展,我们才能建设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
科技融入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
在王广发校长的全力主导下,王府学校早在2010年便正式开展了移动教学工作 ,不断加大对学校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率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之中,将iPad、手机、卫星远程互动视频等引入课堂,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
文章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xdycjyyj.cn/zonghexinwen/2021/091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