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带不走”的扶贫队(深聚焦·教育扶贫攻坚(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探索形成“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本土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等智力扶贫体制机制,将智力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探索形成“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本土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等智力扶贫体制机制,将智力扶贫做实做细。
扶贫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广大高校发挥智囊团作用,聚焦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扎实开展调查、论证、研究、推广、培训等工作,为当地提供了决策咨询、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贫困地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都可以从高校师生那里找到答案。
过去的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土关村,垃圾、污水处理难,厕所在户外。北京建筑大学丁奇教授团队带领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臭水沟变成了生态河道,家家户户用上了冲水式厕所,村里还办起农家乐。在宁夏隆德县张树村,不少群众养殖肉牛,但缺乏青贮饲料制作技术,饲料霉变严重,浪费较大。张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厦门大学干部胡雄联系厦门大学教授卢英华,应用卢教授研制的青贮饲料发酵剂,提高了饲料品质。
据统计,“科技小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带动高校专家教授编写农民培训教材276套,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带动318万名高校师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了37.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
【感言】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通过智力帮扶推动脱贫攻坚都是我们肩负的使命。两种使命,一种情感,高校师生义不容辞!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研究员 柳彦博
文化扶贫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镜头】“以前从没想过,我们做的挑花产品能进入大城市!”湖南隆回县白水洞村村民奉娟花介绍,一个挑花袋增收30元,一根相机带增收50元。“一年能多收入上万元!”奉娟花笑得特别甜。自2012年定点帮扶隆回县以来,湖南大学组建“花瑶花”文创设计团队,邀请100余位设计师与当地工匠联合创新,开发特色文创产品200余款。
“扶贫不仅要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还要唤醒保护意识,做好文化传承。”白水洞村驻村第一书记、湖南大学定点扶贫办副主任康添慧说。
运用传统擀毡技艺制作披肩、电脑包,将彝族银饰和典型图案设计到礼服中……2020年9月,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脱贫攻坚中的设计创新”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非遗扶贫案例吸引了参观者。“我们与四川昭觉县的非遗传承人合作,不但能更好地传承文化,还能帮助困难群众就业脱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李迎军说。
近年来,很多高校发挥特色学科专业优势,挖掘贫困县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激发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走进云南剑川县土陶从业者董志明的工作室,造型优美的茶具等琳琅满目。“以前,我们的思维停留在做花盆等日常器皿上。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指导我们设计研发,我做的土陶甲马、烧烤盘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获了银奖!”董志明说。
“文化扶贫可以培养人才,帮助当地群众提升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意识,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这是立足长远的事。”中央美院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驻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强勇说。
【感言】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对当地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保护一项非遗,创新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人民”,是需要广大师生长期探索的课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彝族服饰课题组成员 温 博
图片说明:
图①:云南省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 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李进学(右)指导村民科学种植。
江文耀摄(新华社发)
图②:浙江工业大学实践队的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为村民直播带货。
姚海翔摄(人民视觉)
图③:甘肃省岷县秦许乡马烨村,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党委书记成述儒(左)指导农民肉牛养殖技术。
张学军摄(人民视觉)
图④:送别班会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学生与西北工业大学支教团的老师依依不舍。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版式设计:张芳曼
文章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xdycjyyj.cn/zonghexinwen/2021/0918/497.html
上一篇: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王广发:最好的教育,是适
下一篇:教育行业九大发展趋势